宫颈癌免疫治疗有新靶点

宫颈癌免疫治疗有新靶点
    马上咨询

    发布者:医学情报室 来源:健康报 2023-12-2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生态系统,发现不同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组成的生态系统影响了肿瘤的免疫浸润特征。该研究历时4年,陈刚、孙朝阳、李科珍、马湘一等23位科研人员参与。研究成果为宫颈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更精准地进行宫颈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
      据了解,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良好,但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6.5%。
      临床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多起源于宫颈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作为新的实体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面临响应率偏低的问题,急需寻找能预测和增强免疫治疗响应的方法。
      为此,研究团队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利用14个原发肿瘤和3个正常宫颈样本,捕获并分析163900个单细胞,绘制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全细胞图谱。同时,通过NMF算法,确定了8个在不同患者中共有的肿瘤表达模式(MP),发现MP6和MP7状态的肿瘤与免疫浸润相关,其中,MP6状态的肿瘤通过与免疫抑制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相互作用,重塑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导致免疫细胞不浸润。
      “未来,通过对肿瘤MP6和MP7基因表达进行评分,有望更精准地评估宫颈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陈刚介绍。
      研究团队还发现,干预MP6的核心基因FABP5可显著抑制实验小鼠移植瘤生长并增加T细胞浸润,同时降低孵育的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CAF基因表型,表明FABP5在介导免疫排斥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FABP5靶点的基因和药物干预均验证了MP6与免疫排斥的关系,提示我们通过干预FABP5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可能性。”孙朝阳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