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医学情报室 来源:健康报 2022-08-18
一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早发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0岁,也叫青年肠癌)与迟发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大于50岁,也叫老年肠癌),在肠道菌群谱、代谢谱、细菌酶基因谱改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细菌-代谢物-细菌酶基因联合”标志物开发诊断模型,有望通过检测粪便样本,实现对青年肠癌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检查。日前,该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肠道》。
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马延磊教授团队完成,涉及青年肠癌患者、老年肠癌患者以及年龄匹配健康人群共计549人。
马延磊说,青年肠癌患者一般都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局部腹痛等症状后方去就诊,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的早诊窗口期。尽管肠镜是发现肠癌的利器,但在青年人群中广泛应用肠镜做早筛获益有限。20~34岁的青年人大肠癌患病率仅占大肠癌总体患病率的1%,35~49岁年龄组人群大肠癌的患病率为6.8%。因此,开发出更好的风险预测工具,协助早期识别出高风险青年肠癌患者,是目前青年肠癌临床诊断研究的重点。
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队列,描绘了我国青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谱和代谢物谱,发现青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出现严重失调,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在菌群谱和代谢谱组成特征上也明显区别于老年肠癌患者。青年肠癌多组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致病菌富集、红肉饮食相关菌富集,以及色氨酸、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物的增加。由红肉饮食相关菌、胆碱代谢物和细菌胆碱代谢酶构成的反应途径激活可能是青年肠癌的潜在干预靶点。而老年肠癌的特征则表现为具核梭形杆菌富集、短链脂肪酸过度消耗,并出现其他特征的代谢和转变。
为评价青年肠癌的多组学标签分类能力,研究团队构建了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结果证实,基于宏基因组、代谢组和细菌酶基因联合标志物的预测模型具有区分青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强大潜力,可用于青年人群的肠癌早期筛查。
马延磊说,近些年,肠癌已呈现显著年轻化趋势。据美国癌症中心估计,青年肠癌发病率将在未来15年翻倍,20%的肠癌将发生在年龄低于50岁的人群。青年人应避免吸烟、吃油炸食物,尽量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摄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并保持愉悦心情。